新闻动态 · NEWS ·
生态修复小白入门必了解的生态修复六大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这表明,可持续发展虽然缘起于环境保护问题,但作为一个指导人类走向新世纪的发展理论,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环境保护。它将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一个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性战略。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支持下提出的可持续设计为当下城市在发展中面临的难题解决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具体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 运用可持续设计对工业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生态破坏进行修复与再生,恢复场地的生态活力。
2. 对工业废弃地中遗留的建筑及设施进行合理利用,减少拆除与搬运费用,降低改造成本。
3. 通过景观再生,恢复场地活力,焕发场地效益,提升周围地区的价值。
4. 布置开放空间,美化场地景观,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加城市的活动空间,提高城市的绿地率。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景观设计——株洲天鹅湖公园
二、自我设计与人为设计理论
自我设计与人为设计理论是从恢复生态学中产生的理论,是**起源于恢复生态学的理论。
自我设计理论是指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随着事件的进程,退化生态系统将根据环境条件合理地组织自己并会*终改变其组分。
人为设计理论则认为,通过工程方法和植物重建可直接恢复退化生态系统,但恢复的类型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自我设计主要在生态系统层次上考虑生态恢复,人为设计主要从个体和种群的尺度上考虑生态恢复。事实上两者没有严格的界限,人工生态系统的恢复设计,必须依据自然演替进程,但通过工程方法,也可以加速自然生态恢复的进程。
三、群落演替理论
在植被遭到破坏以后,单凭自然恢复,时间相当漫长,且很难恢复到破坏前的状态。而在人工恢复的过程中,所选取的先锋物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首先在遭到破坏的地方定居,逐步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为其他更适宜的物种创造生长繁殖的条件。随着时间的增长,植物群落不断演替,先锋物种会逐步被其他物种取而代之。
演替在地球上几乎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发生,无论是原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都可以通过人为手段加以调控,从而改变演替速度或演替方向。
基于上述理论,生态修复获得了认识论的基础,在生态建设服从于自然规律与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在群落演替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技术手段控制待修复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和发展方向,修复或重建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使系统达到自我维持状态。
四、生物多样性理论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近年来生物学与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一般的定义是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按此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形式的多样化(从类病毒、病毒、细菌、支原体、真菌到动物界与植物界),各种生命形式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多种相互作用,以及各种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及其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复杂性。
一般来讲,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生态修复中应*大限度地采取技术措施,通过引进新的物种、配置好初始种类组成、种植先锋植物、进行肥水管理等加快恢复与地带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似的生态系统。同时,利用就地保护的方法,保护自然生境里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人类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理论具体原则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由末杜邦公司提出的“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是遵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规律的一种自然和谐式经济发展模式。这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将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重要途径的主要原因。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是完全不同的。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把资源持续不断变成垃圾的运动,通过反向增长的自然代价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循环经济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因此,循环经济理论对于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更新、复兴具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
六、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人地关系中的“人”主要指人口及其社会经济活动,“地”主要指与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我国学者吴传均认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以地球表层一定地域为基础的人地关系系统,涉及面广,是以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两个子系统相互交错构成的复杂开放的巨系统”。
学者陈传康认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地球表层的不同区域、不同地域类型,以人类社会为一方,以环境自然因素为一方,综合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复杂系统”。
生态修复规划研究,要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制度、政策法律和决策管理等手段,不断调控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物质流、能显流、信息流和价值流,使区域资源环境系统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社会经济系统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投入、技术服务等保证,*终达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持续协调发展。
来源:环境生态修复网公众号